果然朱夫人回来后,终于在席间主动说了一些自家的事。
“我家老爷原配乃京兆望族之后,与老爷结发多年,共育有二子一女,十多年前原配夫人因病撒手人寰,老爷伤心不已无心再娶大家之女,便将良家出身的我扶为正室打理家业。”
“如今两位公子已经娶妻成家,大小姐也出嫁数年,嫁的是老爷同年家的公子,公公是正六品的国子监司业,姑爷后年就能下场考举人了,我总算是对得起老爷和原配夫人的嘱托。”
“小女惜年乃我唯一的孩子,娘子方才已经见过了,这孩子是老爷的幺女,今年刚十五,性子有些急,还望夫人不要见怪。”
云歌笑着点头,嘴上自然是说不见怪。
难怪她觉得朱夫人少了些底气,原来是良妾扶正,没有厉害的娘家撑腰,又只生了一个女儿,上头有两个原配的儿子,只能小心翼翼的。
朱夫人说得委婉,但云歌已经把学政家的事情听明白了。
原集能官至四品学政,少年时应该已展露出了才华,原配的家族看好他,早早把女儿许配给了他。
后来原配病逝,原集一方面还需要岳丈家的助力,另一方面也怕新夫人出身好的话对原配的孩子不好,就把良家出身的朱夫人扶正了。
朱夫人就是扶上来顶位置照顾孩子的工具人,原集和原配的娘家肯定不会允许她再有自己的孩子,生出嫡子嫡女和原配的孩子抢夺资源。
原惜年小姐应该是扶正之前生的,此后十来年,朱夫人年纪轻轻却再无所出,就是最明显的佐证。
原家大小姐出嫁的早,原集的官位还没有这么高,所以只嫁了一个和父亲同年的六品官家的公子,现在原集身为南直隶的四品学政,嫡女出嫁按理说能嫁到更好的人家。
可坏就坏在原惜年是良妾扶正的继室所出,原大小姐怎么甘心这样的妹妹比自己嫁得好,日后压自己一头,原配的两个儿子和娘家肯定也不乐意。
所以原惜年的婚事成了个大难题,要嫁的低,让大女儿、两个嫡子和原配娘家心里舒服,但也不能嫁的太差,弄出门烂亲戚不说,还叫小女儿受委屈。
这挑来挑去,原惜年就十五了还没看中一门亲事,原集应该是非常看好白鹤明,听说白鹤明有个十三岁考过了县试的读书人儿子,想到自家小女儿,动了一下心思。
不过这事八字还没一撇,最后能不能成不好说,原家只是透露出一点意思,让他们有个心理准备回去好好鞭策三儿子,真要定亲肯定得亲眼看过了谦湖再说。
想清楚前因后果,云歌也就坦然了,车到山前必有路,现在想太多没什么意义。
她和原惜年只见了一眼,不清楚对方是什么性子,若是个厉害的,日后正好管住谦湖。
说一千道一万,原集看上谦湖归根结底是看上了白鹤明,和原集结成亲家,对白鹤明的发展有很大的好处,他们一大家子未来的地位,主要还得看白鹤明。
用过了丰盛的小宴,在学政府上待了一个多时辰,前院来人说白鹤明要告辞了,朱夫人把她们送客到角门口,这次原惜年小姐没出来,应该是被朱夫人千叮万嘱看住了。
回到云老太家新买的小院,云歌感慨着对白鹤明笑道,“你这当爷爷了也不得消停啊,本人岁数不合适,儿子也能被看上。”